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氧化膜层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铜及铜合金零件经化学或电化学方法生成的氧化膜层的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Oxide Film Layer of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中国标准分类号:H63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J 475-1988是中国航天行业的一项标准,全称是《铜及铜合金氧化膜层技术条件》。该标准主要规范了铜及铜合金表面氧化膜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等内容。氧化膜层在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抗氧化能力。因此,这项标准对于确保航天器及其他高精尖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氧化膜层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处理,在金属表面形成的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于铜及铜合金而言,这种膜层可以显著提升其抗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许多关键部件需要在极端环境下工作,如高温、高压和高湿度环境。这些条件下,金属材料容易受到腐蚀,而氧化膜层则能提供有效的防护屏障。
QJ 475-1988标准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氧化膜层的形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通常利用特定的化学溶液对铜及铜合金进行浸泡处理;而电化学氧化法则是在电解液中通电,使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膜。
为了确保氧化膜层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如溶液浓度、温度、时间等。例如,在某次航天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由于溶液浓度过高导致部分零件表面出现裂纹。经过调整后,重新生产的零件完全符合QJ 475-1988标准的要求。
以某型号卫星天线反射面为例,其制造材料为铜合金,为了保证反射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反射面上需要覆盖一层高质量的氧化膜层。按照QJ 475-1988标准,技术人员对反射面进行了严格的氧化处理,并通过一系列测试验证了膜层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此外,在另一项火箭发动机喷嘴的研发项目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电化学氧化技术来增强喷嘴内壁的抗氧化能力。最终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喷嘴不仅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还显著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QJ 475-1988《铜及铜合金氧化膜层技术条件》作为一项专门针对航天领域的国家标准,为铜及铜合金氧化膜层的设计、生产和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可以保障产品质量,还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一标准也将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