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能效测算的术语和定义、测算原则、方法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效评价和分析。
Title: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Efficiency for PEMFC-based CHP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3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ES 225-202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能效测算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更新,其中关于热电联产系统总能效率计算方式的变化尤为显著。新标准引入了更加精确的分项能量平衡法,取代了旧版中较为粗略的整体估算方法。
在应用这一条文时,首先需要明确热电联产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发电部分和供热部分的具体设备与参数。根据新标准的要求,总能效率的计算应当基于燃料输入量、电能输出量以及有效热量输出量三个关键指标。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燃料输入量:这是指进入系统的全部燃料质量流量乘以其低位发热值。
2. 计算电能输出量:记录实际生产的电力总量,并将其转换为标准条件下的等效能量值。
3. 测量有效热量输出量:对于供热部分,应分别测量直接用于供暖或工业用途的有效热负荷,并考虑热损失修正系数。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按照公式:
\\[ \\eta = \\frac{P_e + Q_h}{F \\times LHV} \\times 100\\% \\]
来计算总能效率,其中 \\( P_e \\) 表示电能输出量,\\( Q_h \\) 表示有效热量输出量,\\( F \\) 为燃料输入量,\\( LHV \\) 为燃料的低位发热值。
此方法强调了对每个能量转换环节的精准计量,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为企业优化运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它也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技术水平,以达到更高的能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