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信息技术
  • QJ 1934-1990 微处理机操作系统接口规范

    QJ 1934-1990 微处理机操作系统接口规范
    微处理机操作系统接口规范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
    19 浏览2025-06-07 更新pdf1.38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处理机操作系统接口的功能要求、设计原则及实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微处理机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的设计、开发与测试。
    Title:Micro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M1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80

  • 封面预览

    QJ 1934-1990 微处理机操作系统接口规范
  • 拓展解读

    QJ 1934-1990 微处理机操作系统接口规范

    QJ 1934-1990 是一项关于微处理机操作系统接口规范的国家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接口定义。这项标准在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迅速增加。不同厂商生产的微处理机在功能和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适配成为一大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制定了 QJ 1934-1990 标准,旨在统一操作系统与微处理机之间的交互方式。

    • 硬件与软件分离的需求日益迫切。
    • 不同厂商的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开发成本高昂。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标准化成为必然趋势。

    二、内容

    QJ 1934-1990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接口定义: 明确了操作系统与微处理机之间通信的基本规则,包括数据传输格式、指令集支持等。
    • 安全性要求: 对操作系统与硬件交互的安全性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
    • 兼容性测试: 提供了一套测试方法,用于验证操作系统与微处理机是否符合标准。
    • 文档规范: 规定了相关技术文档的编写格式和内容要求,便于开发者理解和实现。

    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操作系统开发者和硬件制造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三、影响

    QJ 1934-1990 标准的发布对我国计算机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提高了硬件与软件的兼容性,降低了开发成本。
    • 促进了国内计算机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 为后续计算机技术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该标准已经逐渐被更新的技术取代,但它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QJ 1932-1990 电子设备电源术语

    QJ 2126-1991 微型计算机系统安全使用规则

    QJ 2127-1991 微型计算机系统信息处理保密规则

    QJ 2363-1992 工业机器人 圆形机械接口

    QJ 2649-1994 VXI总线系统规范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