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飞航导弹射击精度计算机模拟打靶的方法、要求及评估准则。本文件适用于飞航导弹设计、试验和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射击精度分析与验证。
Title:Computer Simulation Target Practice Specification for Flight Missile Shooting Accuracy
中国标准分类号:V51
国际标准分类号:49.025.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QJ 1785-1989 飞航导弹射击精度计算机模拟打靶规范”的核心原则下,通过灵活执行和流程优化,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并提升效率。以下是基于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将模拟系统分为多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功能(如目标生成、弹道计算等)。这种设计允许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加载模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资源占用。
根据不同测试阶段的需求调整仿真精度。例如,在初步验证时采用较低精度模型以加快运行速度,而在最终评估时切换至高精度模式。
利用云计算或本地局域网中的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任务,特别是在需要大量重复性计算时,可以显著缩短整体耗时。
根据场景复杂度动态调整时间步长。简单场景下可适当增大步长以提高效率,而复杂场景则需减小步长保证准确性。
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冗余信息或异常值,避免无效数据干扰仿真过程,同时减少存储开销。
开发直观的可视化界面展示仿真结果,便于快速定位问题并调整参数,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成本。
制定通用的测试脚本模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模拟场景,避免每次测试都需要重新编写代码,提高工作效率。
引入GPU或其他专用硬件加速设备来处理密集型计算任务,大幅提升运算性能,缩短等待时间。
建立完善的故障预测模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点,并设置容错策略确保即使出现错误也能继续运行后续步骤。
构建内部资源共享平台,集中管理历史数据、经验案例和技术文档,方便团队成员快速获取所需信息,避免重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