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橡胶模具零件中下垫板的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橡胶模具用下垫板的设计与制造。
Title:Rubber Mold Parts - Lower Pad Pl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J 1766.3-1989 是中国航天行业的一项国家标准,专门针对橡胶模具零件中的下垫板制定了技术规范。下垫板作为橡胶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中起着支撑和定位的作用。它不仅需要承受来自上模的压力,还需要确保模具的整体精度和稳定性。这项标准的出台,为橡胶模具的设计、制造和验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航天工业中橡胶制品质量的提升。
在橡胶模具中,下垫板的主要功能包括:承载压力、提供稳定支撑以及保证模具精度。由于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成型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因此下垫板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这些外力。此外,下垫板还必须与模具其他部件精确配合,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 QJ 1766.3-1989 的规定,下垫板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检测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材料通常选用高强度合金钢或铸铁,以满足其高负载需求;表面粗糙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摩擦并提高耐磨性;同时,几何公差(如平面度和平行度)也必须达到特定的标准值。
某航天企业曾采用 QJ 1766.3-1989 标准来设计一款用于制造火箭密封圈的橡胶模具。该模具的下垫板采用了高强度合金钢,并经过精密加工处理。通过严格的检测流程,确保了下垫板的平面度误差小于 0.05mm,平行度误差小于 0.02mm。这一高标准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密封圈的生产合格率,从原来的 85% 提升至 98%,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成本。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下垫板的设计也在向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可能会引入更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如激光切割、3D 打印等,以进一步优化下垫板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此外,新材料的应用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它们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可能在未来替代传统金属材料。
QJ 1766.3-1989 对于橡胶模具下垫板的技术规范,不仅体现了我国航天工业标准化建设的成果,也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下垫板功能的深入理解及其技术要求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展望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下垫板的设计与制造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