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O形圈无飞边橡胶压模的典型结构、技术要求、材料选用及制造工艺。本文件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O形圈无飞边橡胶压模的设计与制造。
Title:Typical Structure of Rubber Molds for O-Ring Flashless Rubber Compression Mol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H63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J 1763.6-1989 是中国航天工业领域的一项国家标准,主要针对O形圈无飞边橡胶压模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这项标准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模具结构,确保生产出的O形圈产品具有高精度、高质量以及良好的密封性能。O形圈作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及液压系统中的关键密封元件,其制造过程中的细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O形圈在工作环境中需要承受高压、高温等极端条件,因此对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在压模过程中出现飞边现象,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外观,还可能导致密封失效,进而引发设备故障。为此,QJ 1763.6-1989 标准特别强调了“无飞边”这一设计目标,旨在通过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减少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 QJ 1763.6-1989 的规定,典型的O形圈无飞边橡胶压模由多个关键部件组成,包括上模、下模、定位销、排气孔等。这些部件协同作用,共同保证了产品的成型质量。
以某航天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引进 QJ 1763.6-1989 标准时,对其原有的O形圈生产线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采用符合标准的模具结构,并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企业的O形圈合格率从最初的85%提升至98%以上。此外,在一次卫星发射任务中,该企业生产的O形圈成功经受住了太空环境的严苛考验,为任务圆满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的O形圈无飞边橡胶压模将更加注重环保性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具,可以大幅缩短开发周期;而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则能实时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这些创新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工业及相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QJ 1763.6-1989 标准不仅是对传统生产工艺的一种规范,更是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动力。通过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相关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