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献借阅流通管理系统中数据元的定义、结构和编码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图书馆、信息中心及其他文献管理机构的文献借阅流通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实施。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Elements of Literature Circ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逐渐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QJ 1472-1988 文献借阅流通管理系统数据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图书馆文献借阅流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定义与交换规则,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高效地共享和处理信息。数据元作为信息的基本单位,在此系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谓数据元,是指在特定上下文中具有明确含义的数据单元。它由一组属性组成,包括名称、定义、数据类型、长度等。通过标准化数据元,可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重用性,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在文献借阅流通管理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读者ID”。这个数据元不仅需要定义为唯一标识每位读者的字符串,还需要规定其最大长度以及输入格式,以确保所有系统都能正确解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QJ 1472-1988”的具体内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数据元的核心属性。这些属性共同构成了数据元的基础框架:
这些属性的规范化定义使得数据元能够在不同的系统间无缝传输,同时减少了歧义和错误的发生。
“QJ 1472-1988”标准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的日常运营中,尤其是文献借阅流通环节。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以某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采用了基于“QJ 1472-1988”标准的借阅管理系统后,实现了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的高度集成。据统计,该系统的年借阅量超过50万次,而错误率却下降到了0.1%以下,这充分体现了标准化数据元的价值。
数据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良好的数据元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合理的数据类型选择可以减少内存占用,优化查询效率;严格的约束条件则能有效避免非法数据的输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数据元还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扩展能力。随着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扩大,新的功能模块可能会不断加入系统中。而标准化的数据元体系能够轻松适应这种变化,无需频繁修改底层代码。例如,当图书馆需要新增“电子资源借阅”功能时,只需添加相应的数据元即可,无需重新设计整个系统架构。
“QJ 1472-1988 文献借阅流通管理系统数据元”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技术标准,它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数据元的规范化定义,不仅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还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数据元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为图书馆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