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伤事故受伤性质的分类及代码。本文件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在进行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和分析时使用。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Work-related Accident Inju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QJ 1420.1-1988 工伤事故分类及代码》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QJ 1420.1-198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标准,用于规范工伤事故的分类及代码体系。该标准为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提供了统一的框架,便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伤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工伤事故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伤害部位、伤害程度等。具体分类方法在 QJ 1420.1-1988 标准中进行了详细规定,分为物理性伤害、化学性伤害、生物性伤害等多个类别。
工伤事故受伤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每种受伤性质都有对应的代码,方便在统计和报告时进行归类。
工伤事故的代码体系由标准中的特定规则制定,通常以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形式表示。例如,“A01”可能代表“机械伤害”,“B03”可能代表“化学物质中毒”。这些代码有助于快速识别事故类型,并便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统一的分类及代码体系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不同单位或地区采用不同标准而导致的数据混乱;支持政策制定,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促进国际交流,使中国的工伤统计数据能够与国际接轨。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该标准:
一些常见的误解包括:
正确理解标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是避免误解的关键。
截至目前,QJ 1420.1-1988 仍然是工伤事故分类及代码领域的权威标准之一。虽然近年来有新的标准陆续出台,但该标准仍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在工伤统计和历史数据分析方面。
您可以联系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相关出版机构购买标准文本。此外,部分图书馆和在线数据库也可能提供该标准的查询服务。
使用该标准的好处包括:提升数据质量,减少信息偏差;优化安全管理,降低事故风险;支持决策制定,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