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制造
  • QJ 1317-1987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

    QJ 1317-1987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代码质量
    13 浏览2025-06-07 更新pdf0.1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失效原因的分类及代码。本文件适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质量控制和可靠性评估。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Fail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1.020

  • 封面预览

    QJ 1317-1987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
  • 拓展解读

    QJ 1317-1987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标准 QJ 1317-1987 是我国在电子工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对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类型进行科学分类,并通过统一的代码体系便于识别和管理。本文将从标准背景、失效分类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标准背景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减少因元器件失效导致的损失,我国制定了 QJ 1317-1987 标准。这一标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为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框架。

    二、失效分类

    根据 QJ 1317-1987 的规定,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物理失效: 指由于机械损伤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引起的物理损坏,例如裂纹、断裂等。
    • 电气失效: 包括短路、断路以及参数漂移等问题,通常由设计缺陷或制造工艺问题引起。
    • 化学失效: 主要指腐蚀现象,例如金属氧化、电化学迁移等。
    • 老化失效: 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性能退化,如绝缘材料的老化。
    • 人为失效: 因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善造成的失效,如静电放电导致的损害。

    三、代码体系

    为便于记录和统计,QJ 1317-1987 还建立了相应的代码体系。每个失效类别都有唯一的两位数编码,具体如下:

    • 01: 物理失效
    • 02: 电气失效
    • 03: 化学失效
    • 04: 老化失效
    • 05: 人为失效

    此外,在每种失效类型的子类别下也设置了详细的三级代码,用于更精确地描述具体的失效模式。这种结构化的代码体系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四、实际应用

    QJ 1317-1987 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航天航空领域,通过失效分类及代码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根源,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在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中,则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升整体良品率。

    总之,QJ 1317-1987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对于推动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应继续完善相关标准内容,加强培训推广力度,确保其在更多行业中的有效实施。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QJ 1315-1987 环氧硝基磁漆涂装通用工艺

    QJ 1318.4-1987 普通螺纹量规 单头钢球固定式螺纹塞规(d=64~100mm)

    QJ 1319.1-1987 普通螺纹量规 螺纹环规(d=1~100mm)

    QJ 1322-1987 真空中材料质量损失测试方法

    QJ 1341-1994 航天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的编写规定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