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叉形定位支座的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中焊接夹具用叉形定位支座的设计与制造。
Title:Welding Fixture Components and Assemblies - Fork-type Positioning Support
中国标准分类号:J13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J 1145.18-1987 是中国航天工业标准中关于焊接夹具零件及部件的重要规范之一,主要针对叉形定位支座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这一标准为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依据,确保了焊接夹具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叉形定位支座是焊接夹具中的关键部件,其核心功能在于精准定位和固定待焊接工件。通过叉形结构的设计,这种支座能够有效减少工件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并提高装配精度。在实际生产中,叉形定位支座广泛应用于飞机机身、火箭壳体等高精度零部件的焊接工艺中。
根据 QJ 1145.18-1987 的规定,叉形定位支座的设计需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在某大型航天企业中,叉形定位支座被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壳体焊接工艺。通过采用符合 QJ 1145.18-1987 标准的叉形定位支座,该企业在多次发射任务中实现了零缺陷目标。据统计,在过去五年内,该企业共完成了超过300次火箭壳体焊接作业,合格率达到99.8%。
尽管叉形定位支座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未来叉形定位支座的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模块化。例如,通过集成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支座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模块化设计使得叉形定位支座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件,提升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QJ 1145.18-1987 标准为叉形定位支座的规范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该标准的价值。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制造需求,行业还需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