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储量差值法的滨海蓝碳碳库增量监测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质量控制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碳库增量的监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Increment of Coastal Blue Carbon Stock Based on Reserve Difference Method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我选择解读《TCAOE TCAOE64-2023 基于储量差值法的滨海蓝碳碳库增量监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总则》中新旧版本中关于监测点布设要求的差异,并详细说明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监测点的布设主要依据的是蓝碳生态系统类型和面积大小,要求每个生态系统类型的监测点数量不少于5个,且尽量均匀分布在整个生态系统内。这种布设方式虽然能够覆盖整个生态系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生态系统边界不清晰或者生态系统内部环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新版标准对监测点布设的要求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生态亚区”的概念。具体来说,新版标准要求首先将整个生态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生态亚区,每个生态亚区内部的环境特征应相对一致。然后,在每个生态亚区内按照一定的密度布设监测点,确保每个生态亚区内的监测点数量不少于3个。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监测点的布设应当结合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的结果,以提高布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种新的布设方式的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利用最新的遥感影像数据和技术手段,对目标蓝碳生态系统进行初步划分,识别出不同的生态亚区。其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确认各生态亚区的边界,并记录下每个生态亚区的主要环境特征。最后,根据各生态亚区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的位置,确保监测点能够真实反映该生态亚区的碳库增量状况。
通过这样的改进,新版标准不仅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增强了监测工作的可操作性,为更有效地开展滨海蓝碳碳库增量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