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的信息化技术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隧道工程施工中的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based Advanced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化技术规范》TQGCML 2819-2023相较于旧版,在数据采集与处理、风险评估及成果应用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其中,关于“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构建”这一条文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在旧版中,对于超前地质预报的数据采集主要依赖单一手段,如地质雷达或地震波反射法等,而在新版中则强调了多源数据融合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将多种探测技术相结合,例如结合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以及钻探取芯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分析。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项目为例,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存在较大涌水隐患。按照新版规范的要求,在施工前首先利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结构进行了扫描,发现可能存在隐伏裂隙发育区。随后又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掌子面温度分布情况,进一步确认了上述推测。与此同时,还布置了若干深度钻孔,直接获取地层岩性资料。最后,将这些不同来源的信息输入到专门开发的数据综合分析软件中,经过算法处理后生成三维地质模型,为后续支护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种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不仅提高了预报精度,也大大增强了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能力。因此,在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时应严格按照新版规范执行,确保每一步骤都做到位,从而有效保障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