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渗透法对型钢表面缺陷进行检测的方法、步骤、评定和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型钢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裂纹、折叠、疏松等缺陷的识别与评估。
Title:Steel Profiles Defect Detection - Part 3: Penetrant Te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J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STM 01176.3-2023型钢缺陷检测 第3部分:渗透法》中关于显像剂使用的新要求为例进行详细解读。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在显像剂选择和使用上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在渗透检测过程中选用显像剂时,应优先考虑水悬浮湿式显像剂,并且明确规定了其粒度范围为15μm~40μm。这一规定旨在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首先,在开始检测前,确保被检工件表面已经彻底清洗干净并干燥。然后将适量的显像剂均匀喷洒于工件表面,注意保持喷洒厚度适中,通常控制在0.5mm~1.0mm之间。喷洒后让其自然干燥,时间一般为5分钟至15分钟,具体时间需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调整。
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显像效果。如果发现显像不均匀或者出现斑点现象,应及时重新处理。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缺陷,可能需要多次施加显像剂才能获得最佳检测效果。
最后,完成检测后,及时清理掉多余的显像剂,避免对后续工序造成影响。此外,还应对使用的显像剂种类、批次以及操作人员等信息做好记录,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通过以上步骤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显像剂使用要求,可以有效提升渗透检测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