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牛同期发情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肉牛养殖过程中同期发情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以提高牛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mium Beef Production - Part 1: Synchronized Estrus in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优质牛肉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肉牛同期发情新旧版差异解读——以“同期发情药物使用”为例
在TSDYZXCP 006.102-2023《优质牛肉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肉牛同期发情》中,与旧版相比,“同期发情药物使用”的规定有了显著变化。新版标准更加注重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这是对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将围绕这一变化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药物选择上,新版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旧版标准仅要求药物需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即可,而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药物必须经过农业部批准,并且具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说明。这意味着养殖场在选用同期发情药物时,不仅要考虑其有效性,还需确保来源合法、使用合规。例如,某养殖场计划采用某品牌促卵泡素类似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那么除了查看该药物是否具备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证书外,还应仔细核对其说明书中的使用剂量、间隔时间以及禁忌事项等信息,确保完全符合新版标准的规定。
其次,在药物使用方案制定方面,新版标准也做出了调整。旧版标准允许根据经验灵活调整用药方案,但新版标准强调必须依据科学研究成果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说,养殖场需要结合自身肉牛品种特性、生理状态及饲养环境等因素,参考权威文献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后才能确定最终方案。比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某种药物对于本地黄牛品种效果不佳,则可以尝试调整给药途径(如肌肉注射改为皮下注射)或者增加辅助措施(如配合使用催产素),但所有改动都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支持,并记录详细的试验数据以备后续验证。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增加了关于药物残留监测的内容。这表明监管机构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按照新版要求,一旦完成同期发情处理后,养殖场还需定期抽取样本检测目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水平,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若发现超标情况,则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留风险,例如延长休药期或更换其他替代方案。
综上所述,《优质牛肉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肉牛同期发情》新版标准通过强化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提升我国肉牛产业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指导。对于从事肉牛同期发情工作的从业者而言,掌握这些新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有效避免潜在法律风险,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