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束管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Layout of Bundle Tube Monitoring Points in Goaf Areas of Coal Mining F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QGCML 2771-2023《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束管监测点的布置范围确定技术要求》中,有一项重要的修订内容是关于监测点间距的具体规定。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这一参数进行了更加精确的量化和优化。
以监测点间距为例,原标准中仅给出了一个大致范围,而新版则明确规定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具体数值。例如,在煤层倾角小于15°的情况下,监测点间距应控制在10至15米之间;当煤层倾角介于15°到30°时,该间距缩短至8至12米;而对于倾角超过30°的陡煤层,则进一步减少至6至10米。
这种调整基于近年来大量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得出,能够更有效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通过细化这些参数,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还降低了因设置不当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风险。
应用这种方法时,首先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准确测量并记录煤层的各项几何特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厚度、走向长度、顶底板稳定性等信息。接着对照新版标准中的表格查找对应条件下的推荐值,并结合具体施工方案灵活调整最终确定方案。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定期复核监测点位置是否符合预期效果,及时修正偏差较大的测点,保证整个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总之,遵循新版标准所提供的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