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皮革中含氮量和皮质的测定方法——滴定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皮革材料中含氮量和皮质的质量检测与分析。
Title:Leather -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Content and Leather Quality - Titri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6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1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BT 3812.17-1999 是中国轻工业部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主要用于皮革制品中含氮量和皮质的测定方法。这项标准为皮革行业提供了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以确保皮革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通过滴定法测定皮革中的含氮量,可以间接反映皮革的蛋白质含量,从而评估皮革的皮质优劣。
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来确定待测成分的含量。在 QBT 3812.17-1999 中,测定皮革含氮量的关键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消化处理以及滴定操作。首先,将皮革样品经过粉碎和均化处理后,加入特定的消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质。随后,通过蒸馏分离出氨气,并将其吸收至硼酸溶液中。最后,使用标准盐酸溶液对硼酸溶液进行滴定,直至达到终点颜色变化,从而计算出皮革中的含氮量。
皮革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鞋类、家具、汽车内饰等领域。然而,皮革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舒适性和耐用性。通过 QBT 3812.17-1999 的测定方法,企业能够有效监控皮革原料的品质,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例如,某知名鞋履品牌曾因采购了含氮量不达标的皮革材料,导致产品出现开裂现象,直接损失超过百万元人民币。因此,严格遵循该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滴定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可用于皮革含氮量的测定,如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然而,滴定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被广泛采用。相比之下,凯氏定氮法虽然精度更高,但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近红外光谱法则更适合快速筛查大批量样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能缺乏足够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QBT 3812.17-1999 标准不仅为皮革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还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规范化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该标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