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高速公路建设中感知数据采集与发布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数字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感知数据采集与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gital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 Percep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Pub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数字高速公路感知数据的采集与发布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TSIE 004-2023 数字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规范》中,这一部分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感知数据传输协议”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新旧版本标准差异分析
在旧版标准(假设为TSIE 004-2020)中,对感知数据传输协议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数据应具备实时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但并未明确具体的通信协议类型及数据格式。这导致各路段管理单位在实施过程中选择多样,缺乏统一性,影响了后续的数据整合与分析效率。
相比之下,《TSIE 004-2023》明确规定了感知数据传输需采用TCP/IP协议栈,并推荐使用JSON格式封装数据包。此外,还增加了对加密措施的要求,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在新版标准第5.3.1条指出,“所有敏感信息必须通过AES-256加密算法处理后再行传输”。
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为构建全国范围内的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按照新标准执行感知数据传输任务,以下从设备选型到具体操作步骤两个方面展开说明:
# 设备选型
1. 网络设备:根据路段长度合理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施,确保覆盖全路段且满足带宽需求。
2. 终端采集装置:选择支持TCP/IP协议并能够生成符合JSON标准的数据包的传感器或摄像机等前端设备。
3. 安全防护设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品以保护数据免受非法访问。
# 具体操作步骤
1. 配置网络环境:确保所有参与节点均接入同一局域网内,并正确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等相关参数。
2. 安装驱动程序:安装适用于选定硬件的最新驱动程序,保证其正常工作。
3. 编程实现数据编码:利用编程语言如Python编写脚本文件,将原始采集到的数据按照JSON格式组织起来。
4. 加密处理:调用相应库函数执行AES-256加密算法,完成数据加密工作。
5. 发送至服务器:通过Socket编程建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将加密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指定接收方。
通过以上方式严格按照新版标准要求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和服务质量。同时,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去探索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增值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