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焦化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修复过程中智能监测设备的配置要求、功能参数、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焦化污染土壤进行治理时智能监测设备的选型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Configuration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i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ioremediation of Coking Contaminated Soil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焦化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修复是环境治理的重要领域。在这一背景下,TACEF 112-2023《焦化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智能监测设备配置技术指南》的发布为相关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智能监测设备数据传输要求”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传输要求的变化与意义
在TACEF 112-2023中,对于智能监测设备的数据传输要求相较于旧版标准有了显著提升。旧版标准主要关注的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而对于数据传输的方式和频率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而在新版标准中,不仅强调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还增加了对数据加密传输、远程诊断以及异常报警机制的具体要求。
# 新增内容解析
1. 实时性增强:新版标准要求智能监测设备能够以每5分钟一次的频率向监控中心发送数据,确保了信息更新的速度远超以往。这种高频次的数据推送有助于及时发现污染扩散趋势,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2. 数据加密传输:考虑到环保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新版标准特别指出所有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都必须采用加密算法保护,防止敏感信息泄露。这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远程诊断功能:允许技术人员通过网络直接访问现场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大大减少了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工作延误时间。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支持团队来管理这些远程操作。
4. 异常报警机制:当检测到超出预设阈值的情况时,系统应立即触发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这一步骤可以有效避免潜在风险升级为重大事故。
应用实例分析
假设某化工园区内有一块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地正在接受生物修复处理。按照TACEF 112-2023的要求,在部署智能监测系统时,首先需要确保每个采样点安装符合标准规定的传感器,并且它们之间能够实现无缝连接。接着,要设置好参数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例如,设定好每种污染物浓度的最大允许值以及触发警报的标准等。
一旦系统开始运行,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应用程序随时查看最新的监测结果。如果某个位置出现了异常情况,比如某类物质含量突然升高,则会立刻收到通知。此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当前作业或者调整策略继续推进。
此外,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包括电池电量、通信质量等方面。如果有任何问题发生,可以通过远程手段快速定位原因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总之,《焦化污染土壤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智能监测设备配置技术指南》(TACEF 112-2023)通过对数据传输环节提出更高标准,促进了我国焦化行业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的整体进步。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