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农业
  • NYT 563-2002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NYT 563-2002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微生物学检测动物疫病
    16 浏览2025-06-07 更新pdf0.17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技术,包括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及血清学检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禽霍乱的实验室诊断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Diagnosis Techniques for Fowl Cholera (Avian Pasteurell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 封面预览

    NYT 563-2002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 拓展解读

    NYT 563-2002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NYT 563-2002 是中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关于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的规范性文件。禽霍乱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家禽养殖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本文将从诊断方法、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诊断方法

    NYT 563-2002 提出了多种诊断禽霍乱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细菌分离与鉴定:通过采集病死禽类的肝脏、脾脏等组织样本,在特定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试验确认是否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 血清学检测:采用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禽类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快速检测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

    二、技术要点

    在实际操作中,NYT 563-2002 对上述诊断方法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

    • 样品采集:需确保样品的新鲜度和代表性,避免污染,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培养条件:细菌分离时,需控制好培养温度(通常为37℃)和时间(一般为18-24小时),以保证最佳的生长效果。
    • 试剂质量: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依赖于高质量的试剂,任何试剂失效都可能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三、应用价值

    NYT 563-2002 的发布为禽霍乱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防控疾病传播:通过快速准确的诊断,可以及时隔离病禽,防止疫情扩散。
    • 指导精准治疗:明确病因后,可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 促进养殖业发展:减少禽霍乱对养殖业的经济损失,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NYT 563-2002 标准为禽霍乱的诊断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技术支持,是现代养殖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NYT 560-2018 小鹅瘟诊断技术

    NYT 561-2002 动物炭疽诊断技术

    NYT 562-2002 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

    NYT 564-2002 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NYT 563-2016 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