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预防和减控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种植、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控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Zearalenone Contamination in Whe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YT 3108-2017 是一项针对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Zearalenone,简称ZEN)预防和减控的技术规程,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常见于受污染的小麦、玉米等谷物中。这种毒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系统可能造成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NYT 3108-2017 提出了系统的预防和减控措施,包括种植管理、收获后处理以及检测方法等内容。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毒素的产生,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在种植阶段,控制玉米赤霉烯酮的关键在于减少镰刀菌的侵染。这需要从土壤管理、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例如,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显著降低毒素风险;同时,通过轮作和深耕改良土壤结构,也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收获后的小麦如果储存不当,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毒素积累。因此,NYT 3108-2017 强调了科学的储存条件和定期检测的重要性。低温干燥的储存环境能够有效延缓毒素的生成,而高效的检测技术则为质量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某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为例,其通过实施NYT 3108-2017规程,成功将小麦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降低了60%以上,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NYT 3108-2017 技术规程为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的预防和减控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方案。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严格的储存检测,不仅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还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还需不断优化技术和方法,以应对更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