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华北地区冬小麦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实现公顷产量4500至5250Kg的目标。本文件适用于华北地区冬小麦的种植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Region (NYT 206-199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华北地区冬小麦公顷产量4500至5250Kg(亩产300至350kg)栽培技术规程”的常见问题解答。
问:如何选择适合的冬小麦品种?
选择品种时,需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推荐选用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产量稳定的品种,例如“矮抗58”或“周麦18”。此外,应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建议,结合品种审定公告进行选择。
问:最佳的播种时间是什么时候?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最佳播种时间为霜降前后(10月上旬至中旬)。过早播种可能导致冬前生长过旺,增加冻害风险;过晚播种则会影响分蘖数量和产量。
问:如何确定合理的播种量?
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播种量为120至150公斤,具体取决于种子质量、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种子质量较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问:如何合理施肥以提高产量?
冬小麦的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肥。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追肥,重点补充氮肥,同时注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倒伏。
问:如何应对干旱天气对冬小麦的影响?
干旱时应及时灌溉,特别是在返青期和拔节期。灌溉方式应以滴灌或喷灌为主,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浪费。同时,可在土壤表面覆盖秸秆,减少水分蒸发。
问:常见的冬小麦病虫害有哪些?
常见的病害包括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和地下害虫。防治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适时喷洒药剂等。
问:如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在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同时,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化学或生物防治措施。
问:何时是最佳的收获时间?
冬小麦的最佳收获时间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此时籽粒饱满、含水量适中,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问:如何储存冬小麦以保证品质?
收获后的小麦应及时晾晒,使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12%以下)。储存时应保持仓库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