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棕榈象甲的检疫方法、监测技术、防治措施和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棕榈象甲的检疫、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Quarant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alm Weev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NYT 1696-2009棕榈象甲检疫技术规范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棕榈象甲(Rhynchophorus spp.)是一种对棕榈科植物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害虫,主要通过幼虫蛀食植物组织导致植株死亡。这种害虫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NYT 1696-2009是中国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用于指导棕榈象甲的检疫与防控工作。该标准涵盖了监测方法、检测技术、处理措施及风险评估等内容,旨在有效防止棕榈象甲的传播与扩散。
棕榈象甲的危害非常严重,其幼虫会钻入植物组织中取食,导致植物逐渐枯萎甚至死亡。此外,该害虫传播迅速,一旦入侵某一地区,可能对当地的棕榈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NYT 1696-2009是中国制定的标准,仅适用于中国境内。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有各自的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需根据当地要求执行。
棕榈象甲的防控是一个长期过程,具体时间取决于感染程度、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条件。通常情况下,需要持续数月至数年才能完全控制害虫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