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法鉴定辐照含骨类动物源性食品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含骨类动物源性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的检测与鉴定。
Title:Identification of irradiated bone-containing animal-derived foods - ESR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辐照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食品灭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然而,辐照处理可能对食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可靠的方法来检测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NYT 1573-2007 标准提出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技术对辐照含骨类动物源性食品进行鉴定的方法。本文将从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探讨该标准的应用价值。
ESR法的核心在于检测辐照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信号。当食品受到辐照时,其内部的有机物质会发生电离作用,生成稳定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ESR光谱中表现为特定的吸收峰,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峰可以判断食品是否经历过辐照处理。
NYT 1573-2007 标准特别适用于含骨类动物源性食品的辐照检测。这类食品因其复杂的结构和成分,传统检测方法往往难以有效识别辐照痕迹。而ESR法凭借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以下场景中表现出色:
此外,该方法还适用于其他复杂基质的食品检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ESR法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显著的优势。首先,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前处理步骤,适合快速筛查大批量样品。其次,ESR仪器的普及程度较高,许多实验室已经具备相关设备,降低了推广应用的成本。
尽管ESR法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限制条件,例如样品的保存环境和时间可能会影响自由基信号的强度。因此,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和严格控制检测条件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NYT 1573-2007 标准提出的ESR法为辐照含骨类动物源性食品的鉴定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该方法不仅填补了传统检测手段的空白,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随着ES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应用领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