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种病害检疫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检验方法、结果判定及检疫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种在生产、调运和进出口过程中的病害检疫工作。
Title:Quarantin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ss Seed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YT 1499-2007《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是中国农业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草种病害的检疫工作,确保草种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这一规程不仅为草种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草种是草地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但其病害问题一直是制约草种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NYT 1499-2007从病害检测、风险评估到防控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规定,为草种检疫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草种病害主要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以及病毒病害等。这些病害可能通过种子传播,导致草种发芽率下降、生长迟缓甚至死亡。例如,黑粉病是一种常见的草种真菌病害,它会破坏草种的组织结构,严重影响草种的品质和产量。
NYT 1499-2007明确规定了草种病害检疫的流程和技术要求。首先,需要对草种样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其次,采用显微镜检查、PCR检测等方法识别病原体类型。此外,规程还强调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通过对病害发生概率及潜在危害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例如,在内蒙古某草种基地,技术人员通过NYT 1499-2007规程对一批进口草种进行了严格检疫。他们发现其中存在少量黑粉病病原体,及时采取了隔离销毁措施,有效避免了病害扩散的风险。
NYT 1499-2007的实施不仅保障了草种的质量,还促进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自该规程实施以来,我国草种病害检出率降低了30%,草种合格率显著提高。
通过严格执行NYT 1499-2007,我国在草原恢复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新疆某草原修复项目采用了符合该规程的优质草种,使草原植被覆盖率提升了20%以上,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NYT 1499-2007《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是我国草种质量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这一规程将进一步完善,为我国草地生态保护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