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北地区高淀粉玉米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东北地区高淀粉玉米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 Starch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YT 1425-2007 是中国农业行业标准中的一项重要规范,专门针对东北地区高淀粉玉米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规定。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国内对高淀粉玉米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淀粉玉米因其较高的淀粉含量,在食品加工、饲料工业以及生物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其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非常适合玉米种植。然而,要实现高淀粉玉米的高效生产,需要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NYT 1425-2007 标准从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到收获与储存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推荐选用经过审定的高淀粉玉米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够在东北地区的寒冷气候下良好生长。例如,某科研机构曾通过多年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吉单27”品种,其淀粉含量高达73%,远高于普通玉米品种。
播种技术是另一个关键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以提高地温并保持土壤湿度。同时,合理密植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手段。据某农场数据显示,采用合理的行距和株距后,每公顷产量可提升约15%。
在田间管理方面,NYT 1425-2007 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东北地区常见的玉米螟等害虫会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并采取生物或化学防治措施。此外,适时施肥和灌溉也是确保玉米健康生长的关键。
当玉米达到生理成熟期时,应尽快收获以避免品质下降。标准指出,高淀粉玉米的含水量应在28%-30%之间为宜。收获后的玉米需及时晾晒或烘干至安全水分(约14%),然后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东北地区的农户开始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大规模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某大型农场通过机械化收获,将每公顷的收获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综上所述,NYT 1425-2007 标准为东北地区高淀粉玉米的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通过遵循这一标准,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