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的生产与推广。
Title:NY/T 1293-2007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High-Protein Summer Soybean in the Huang-Huai-Hai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为了在遵守“NYT 1293-2007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核心原则的基础上,优化流程并降低成本,以下为具体弹性方案:
根据不同地块土壤肥力情况,灵活调整施肥量。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适当减少化肥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
种子选择弹性: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大豆品种。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适当引入价格较低但性能稳定的种子品牌。
采用机械化播种替代传统人工播种。通过合理规划机械作业路线,提高播种效率,同时减少劳动力成本。
灵活安排灌溉时间。结合天气预报和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从而节约水资源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病虫害防治策略优化: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必要时再使用化学药剂,以减少农药使用量。
轮作制度创新:在符合规程要求的基础上,尝试将大豆与其他作物(如玉米、小麦)进行更灵活的轮作组合,以改善土壤结构并减少单一作物带来的病虫害风险。
收获期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和天气状况,灵活调整收获时间。例如,在市场价格较高时提前收获,或者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延迟收获以提高产量。
仓储管理改进:通过建设简易储粮设施或租赁公共仓库,降低长期存储成本。同时,加强粮食防潮、防虫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培训与技术支持: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经验。鼓励农户之间分享成功案例,形成互助合作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发布气象信息、市场价格动态等关键数据,帮助农户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