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豆类蔬菜种子繁育的技术要求、繁育程序、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豆类蔬菜种子的生产、加工、贮藏及质量检测等环节。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ean Vegetable Seed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YT 1213-2006 是中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关于豆类蔬菜种子繁育的技术规程,旨在规范豆类蔬菜种子的生产流程,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一规程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加工等关键环节。
在NYT 1213-2006中,品种选择是首要任务。强健的品种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同时具备高产、抗病虫害的特点。例如,在北方地区种植大豆时,通常会选择耐寒性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黑农五号”大豆,其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
田间管理则需要科学规划,包括土壤肥力的提升和灌溉系统的优化。例如,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可以有效促进豆类植物根系发育,提高种子质量。此外,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水资源,还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豆类蔬菜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NYT 1213-2006强调了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而虫害则包括蚜虫、豆荚螟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以及生物农药的应用。
采收时机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NYT 1213-2006规定,当豆荚变黄且籽粒饱满时即可采收。采收后需及时晾晒,以降低种子含水量至安全水平(一般为12%以下)。加工过程包括清选、分级和包装,确保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例如,在山东某大型豆类种子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清选设备,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9%以上,远超国家标准要求。
总之,NYT 1213-2006作为豆类蔬菜种子繁育的重要指导文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