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对白蚁毒力传递的试验方法及评价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蚁防治剂在农药登记过程中毒力传递效果的测定与评价。
Title:Test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Termite Control Agents for Pesticide Registration - Part 2: Transfer Toxicity of Pesticides to Term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NYT 1153.2-2006 是中国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的一部分,专门用于指导农药登记过程中白蚁防治剂的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其中,第2部分专注于农药对白蚁的毒力传递效果评估。
白蚁毒力传递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农药通过白蚁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如交哺行为)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整个白蚁种群。这种传递机制是白蚁防治剂的重要特性之一,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并提高防治效率。
试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白蚁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其群体内部存在复杂的分工和互动机制。通过毒力传递,农药可以间接影响未直接接触药物的白蚁个体,从而实现对整个群体的有效控制。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毒力传递的效果与白蚁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模式密切相关,但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种类。
不同农药的毒力传递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产品设计试验方案。
试验成功的关键指标包括:
通过毒力传递机制,农药可以在较低剂量下实现对白蚁群体的全面控制,从而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降低对非靶标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