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古枣树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繁育方法、苗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繁殖技术要求、嫁接繁殖技术要求、苗木出圃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古枣树的繁育及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pagation of Ancient Jujube T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古枣树繁育技术规范》(TQGCML 2446-2023)对古枣树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化规定,其中关于“古枣树接穗采集与保存”这一条目,在新旧版本中存在明显差异。新标准明确了接穗采集的最佳时期和保存方式,这对于提高古枣树嫁接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接穗采集的时间并未做出具体划分,仅笼统要求在休眠期进行。然而,这种表述容易造成实际操作中的混乱。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接穗应在春季萌芽前15至20天内采集,此时枝条营养物质积累最为丰富,细胞活力最强,能够显著提升嫁接后的成活率。
接穗的保存也是关键环节。旧版标准对保存条件描述较为模糊,仅提到需低温保湿。而新版标准则细化为:将接穗剪成长约15厘米的小段,去除叶片后置于湿润沙土中,保持温度在0℃至5℃之间,并定期检查湿度,确保沙土不过干或过湿。此外,还增加了接穗储存时间不宜超过30天的要求。
以某地百年老枣园为例,过去因未遵循精确的接穗采集与保存时间,导致嫁接成活率仅为60%左右。采用新版标准后,通过严格控制接穗采集时机及保存环境,嫁接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古枣树资源,也极大提高了繁殖效率。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新版标准中关于接穗采集与保存规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