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现制奶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包括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等)、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茶叶或茶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奶及其制品、糖、果浆、植物提取物等辅料,现场制作并销售的现制奶茶产品。
Title:Standard for Ready-to-serve Bubble Tea in Food Supply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XMSSAL 0113-2024《供厦食品 现制奶茶》是厦门市针对现制奶茶这一特定食品类别制定的地方标准。在该标准中,有一项关于微生物限量的重要变化值得深入探讨。
原标准中对菌落总数的要求为≤10,000 CFU/mL,而新标准将其调整至≤5,000 CFU/mL。这一变化旨在进一步提升现制奶茶的卫生安全水平。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调整的意义和应用方法,首先需要了解菌落总数的概念。菌落总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mL液体中的菌落形成单位(CFU),它反映了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降低菌落总数要求,意味着生产企业必须更加严格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选择、加工环境、设备清洗消毒以及人员卫生等。
具体实施时,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原料管理:确保所有使用的牛奶、茶粉、果酱等原材料均来自合格供应商,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2. 优化加工环境:保持生产车间空气洁净度达标,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设备及工器具。
3.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特别是对于直接接触食品的操作人员,要强化个人卫生培训。
4. 完善检测机制:建立完善的出厂检验制度,不仅要在产品出厂前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检测,还应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菌落总数,还能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这也体现了食品安全管理从“事后补救”向“预防为主”的转变趋势。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的重要性,并积极适应新的要求,以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