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路侧边缘计算单元与交通信号控制机之间的数据通信要求,包括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接口规范及功能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路侧边缘计算单元与交通信号控制机协同工作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Title:Data Communication Specification between Roadside Edge Computing Unit and Traffic Signal Controller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ITSA 36-2023《路侧边缘计算单元与交通信号控制机的数据通信规范》相较于前一版本,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可靠性上进行了显著优化。本文将聚焦于“数据加密机制”的改进,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数据加密主要依赖于基础的对称加密算法,这种方式虽然简单高效,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新版标准引入了混合加密体系,即结合使用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技术,以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当路侧边缘计算单元与交通信号控制机建立通信连接时,首先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换会话密钥。这一阶段确保了即使数据被截获,攻击者也无法轻易获取后续通信所需的密钥信息。随后,在会话密钥的基础上,双方采用更高效的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实际的数据传输。这种组合方式既保证了初始通信的安全性,又维持了较高的数据处理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这一机制,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假设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正在升级其路侧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确保新增设的边缘计算单元能够无缝对接现有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按照TCITSA 36-2023的要求,首先应对所有参与方的公钥进行验证,并妥善保管私钥。然后,在首次通信前,由边缘计算单元发起请求,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临时的会话密钥并发送给信号控制机。双方确认无误后开始使用该会话密钥进行对称加密的数据交互。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方都应定期更新自身的加密证书及密钥,以防止长期使用导致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应当部署相应的监控措施来检测异常行为,如频繁尝试解密失败等,以便及时采取防护行动。
综上所述,TCITSA 36-2023中关于数据加密机制的改进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智慧交通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混合加密体系的应用,可以有效抵御当前网络环境中常见的各种攻击手段,同时保持良好的系统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