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煤矿粉尘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质量法)。本文件适用于煤矿井下及地面作业场所粉尘粒度分布的测定。
Title: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Mine Dust (Mass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煤矿粉尘是煤矿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其粒度分布直接影响到煤矿工人健康和生产安全。为了科学评估煤矿粉尘的危害程度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我国制定了标准《MT 422-1996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这一标准为煤矿粉尘的粒度分析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一、粒度分布测定的重要性
粉尘粒度分布是指粉尘颗粒按不同粒径范围的质量比例分布情况。粒度分布直接决定了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对生产设备的影响。例如,粒径较小的粉尘更容易进入人体肺部,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因此,准确测定粉尘的粒度分布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二、质量法的基本原理
质量法是一种基于称重原理的测定方法,通过分级筛分和称重来确定粉尘中各粒径范围的质量占比。具体步骤包括:
1. 使用分级筛将粉尘样品按照不同粒径范围分离。
2. 对每个粒径范围的粉尘进行称重。
3. 计算各粒径范围粉尘的质量占比。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煤矿现场使用。然而,它对设备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定期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际应用案例
某煤矿在采用MT 422-1996标准后,对其工作面粉尘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显示,该矿井粉尘中呼吸性粉尘的比例高达45%,远超国家标准限值(不超过10%)。为此,该矿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如改进通风系统、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并定期监测粉尘浓度。经过半年的努力,粉尘浓度显著下降,呼吸性粉尘比例降至8%,有效保障了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四、总结
MT 422-1996标准为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工具。通过严格遵守该标准,可以更精准地识别粉尘危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应进一步优化测定方法,提高效率和精确度,为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