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井空气中氨气浓度的测定方法(检测管法)。本文件适用于矿井环境中氨气浓度的快速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Ammonia in Hazardous Gases in Mine Air - Detector Tub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MT 278-1994 是中国国家煤矿行业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矿井空气中氨气的测定方法,尤其是采用检测管法进行测量的具体操作规程。这项标准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预防职业病以及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氨气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见于矿井中的化学反应或泄漏事故中。强碱性环境下,氨气可能对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准确测定矿井空气中氨气浓度至关重要。MT 278-1994 标准通过检测管法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检测管法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氨气与特定化学试剂发生显色反应,从而通过颜色变化判断氨气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然而,检测管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环境湿度和温度较为敏感,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并定期校准检测管。
以某煤矿为例,该矿曾因氨气超标导致多名矿工出现呼吸道不适症状。事故发生后,技术人员依据 MT 278-1994 标准采用检测管法对矿井空气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显示,矿井内多个工作面的氨气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10 ppm)。通过及时通风换气及调整生产工艺,氨气浓度迅速降至安全范围内,避免了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此外,通过对不同品牌检测管的对比实验发现,某国际知名品牌的检测管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优,其测量结果与实验室分析法的偏差仅为 ±5%。这表明高质量的检测工具能够显著提升测量精度。
MT 278-1994 标准为矿井环境中氨气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检测管法作为其中的重要手段,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可以进一步优化检测管的设计,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同时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确保每位矿工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