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台黄精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组织培养育苗、种苗移栽及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台黄精种苗的繁育及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ianTai Polygonatum Rhizome Seedling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天台黄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种苗繁育技术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和产量。《TZNZ 229-2023 天台黄精种苗繁育技术规范》对天台黄精种苗的繁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规定。本文将以“基质选择”这一关键环节为例,对比新旧版标准的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基质的选择较为笼统,仅提出需要使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即可。然而,在新版标准《TZNZ 229-2023》中,基质的选择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要求基质由腐殖土、珍珠岩和有机肥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腐殖土占60%,珍珠岩占20%,有机肥占20%。这样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保证种苗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环境条件。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这一条文呢?首先,腐殖土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用富含有机质且透气性好的腐殖土,这有助于提供充足的养分并保持适当的湿度。其次,珍珠岩的添加可以改善基质的通气性和排水性,防止根部因积水而腐烂。最后,适量的有机肥不仅能为种苗提供必要的氮磷钾等元素,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动,进一步优化土壤结构。
通过这样的基质配比,不仅能够提高天台黄精种苗的成活率,还能显著提升其生长速度与品质,为后续的大田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新版标准中的要求来准备基质,是确保天台黄精种苗繁育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