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煤炭可浮性的评定方法,包括试验设备、试样制备、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煤炭浮选工艺中对煤泥可浮性的评价。
Title:Method for Evaluating Floatability of Coal
中国标准分类号:D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MT 259-1991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煤炭可浮性评定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标准为煤炭选矿行业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评估手段,用于衡量煤炭在浮选过程中的性能表现。煤炭的可浮性直接关系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这一标准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煤炭可浮性的定义与重要性需要明确。煤炭可浮性是指煤炭在水-煤浆体系中通过浮选工艺分离杂质的能力。高可浮性的煤炭能够更有效地去除灰分和硫分等杂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这一特性直接影响煤炭的市场价格以及下游工业的使用效果。例如,在钢铁行业中,优质炼焦煤的需求量大,而其可浮性决定了能否高效生产。
其次,MT 259-1991的核心内容包括了试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条件的设定以及结果的分析。标准规定了采用单级浮选试验法来测定煤炭的可浮性。这种方法通过测量浮选后精煤的产率和灰分含量,计算出可浮性指数(FI)。FI值越高,表明煤炭的可浮性越好。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标准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说明。某大型选煤厂在使用MT 259-1991标准对一批新开采的煤炭样品进行测试时发现,这批煤炭的FI值仅为30,属于低可浮性煤炭。基于此结果,选煤厂调整了浮选药剂的使用方案,增加了捕收剂的用量,并优化了浮选时间。经过改进后,FI值提升至45,精煤产率提高了8%,灰分降低了2个百分点。
此外,煤炭可浮性的影响因素也是研究的重点。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煤炭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表面性质以及浮选药剂的选择等。例如,某些含黄铁矿较多的煤炭由于表面亲水性强,难以被捕捉,导致可浮性较差。针对这种情况,选煤厂通常会加入特定的活化剂来改善其浮选效果。
综上所述,MT 259-1991作为煤炭可浮性评定的重要工具,不仅为选煤厂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还促进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标准有望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更多样化的煤炭品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