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测的技术要求、方法选择、操作流程、数据处理与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测及相关的安全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Accumulation Detection in Coal Mine Goaf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围绕《TGRM 076-2023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测技术规范》中新增的重要条文——“基于瞬变电磁法的采空区积水探测数据处理与解释”,展开深入分析。该条文在2018版旧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显著更新,明确了瞬变电磁法(TEM)在采空区积水探测中的具体应用步骤和关键参数设置。
首先,新规范强调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前必须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物探设计。例如,需根据采空区的埋深、积水层厚度及地层结构选择合适的发射频率和接收线圈间距。实际操作时,推荐采用中频段(10Hz至1kHz)的发射信号,既能保证足够的穿透深度,又能有效识别积水界面的异常特征。
其次,在数据采集环节,新规范要求至少布设三条平行测线,并确保测点间距不超过5米。当遇到复杂地形或强干扰源时,应适当加密测点以提高分辨率。同时,为减少环境噪声影响,建议在夜间或无风条件下进行测量,且每次记录的数据长度不得少于4096个采样点。
接着,数据处理部分引入了先进的反演算法。与旧版相比,新版规范特别指出,对于初次反演结果不理想的区域,可通过多次迭代优化模型参数来提升精度。具体而言,可以结合钻探验证资料调整初始模型参数,如电阻率值和几何形态等,从而获得更接近真实情况的结果。
最后,在解释阶段,新规范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判别准则。例如,当某测点的视电阻率低于50Ω·m且曲线形态呈现明显的“低阻异常”特征时,则可初步判定该处存在积水现象。此外,还鼓励技术人员绘制三维可视化图像辅助判断,以便更加直观地展示采空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综上所述,《TGRM 076-2023》通过细化瞬变电磁法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煤矿采空区积水探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近年来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机遇,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