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异质结晶体硅光伏电池在产线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异质结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生产与制造。
Title:Production Guidelines for Heterojunction 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Cells - Part 2: Heterojunction 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Ce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K3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PIA 0048.2-2023《产线用晶体硅标准光伏电池制作指南 第2部分:异质结晶体硅光伏电池》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涉及异质结电池表面钝化层的制备工艺。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这一环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明确了具体参数范围。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展开详细解读。
新旧版本标准对比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异质结电池表面钝化层的制备工艺描述较为笼统,仅强调了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并未给出具体的温度、压力及气体流量等操作参数。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这些关键参数的具体数值范围:例如,反应腔室温度需控制在150℃至180℃之间,工作压力维持在2帕斯卡至5帕斯卡区间内,且氢气与硅烷的比例应保持在3:1到5:1范围内。此外,新版还增加了对设备维护频率和清洁度要求的具体说明。
关键条文的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确保上述参数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精确控温:由于温度直接影响到薄膜质量,因此必须配备高精度的温控系统,并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2. 稳定供压:通过安装自动调节装置来维持恒定的压力值,避免因波动而导致产品性能下降。
3. 优化配比:根据实验数据调整气体流量比例,找到最佳组合方案,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4. 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及时清理沉积物,防止污染影响后续工序。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异质结电池的整体品质,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光伏行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