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洋杉用材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选择、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南洋杉用材林的培育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raucaria cunninghamii Timb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目录:
南洋杉用材林是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种植南洋杉(如柳杉属植物)的森林生态系统。这类林地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木材可用于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
LYT 2910-2017标准主要涵盖了南洋杉用材林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伐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该标准旨在规范南洋杉用材林的培育流程,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南洋杉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理想的土壤pH值应在4.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土层深厚。避免选择过于黏重或盐碱化的土地。
种植密度需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确定。一般而言,在肥沃土壤上,株行距可设置为2米×2米;在较贫瘠土壤上,建议采用3米×3米的株行距。此外,还需考虑林分郁闭度及后续抚育管理的便利性。
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等环节。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除草和松土,以减少杂草竞争并改善土壤通气性。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松毛虫、松干蚧和根腐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定期巡查林地、及时清除受害植株、喷洒生物农药或化学药剂,以及加强林地卫生管理,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
南洋杉的最佳采伐时间为树木达到成熟期后,通常为15至20年。此时木材密度适中,材质优良,经济价值最高。采伐前需结合具体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评估。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于北方或其他特殊地理区域,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分技术参数,或参考其他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