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乳肉兼用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包括饲料营养、环境控制、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乳肉兼用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ipartum Management of Dairy-Beef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SHZSAQS 00224-2023《乳肉兼用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即关于“围产期饲料配方调整”的要求。新版本相较于旧版,对这一部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范和补充。
围产期饲料配方调整的重要性
围产期是乳肉兼用牛从怀孕后期到产后泌乳初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母牛的健康、产犊顺利程度以及后续的泌乳性能。因此,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
旧版标准虽然也提到了需要根据母牛的不同生理状态调整饲料配方,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而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在围产前期(产前15-20天)与围产后期(产后10-15天)两个关键时间段内,应如何具体实施饲料配方的调整。
# 围产前期饲料调整要点:
1. 降低能量密度:减少精料比例,增加优质粗纤维含量,防止过早肥胖导致难产。
2. 补充钙质:适量添加钙源,如石粉等,以预防产后瘫痪。
3. 维持蛋白质水平:保持适中的蛋白质摄入量,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同时避免过度生长。
# 围产后期饲料调整要点:
1. 逐步提高能量供给:随着母牛开始分泌乳汁,需逐渐增加高能量饲料的比例,满足产奶需求。
2. 加强矿物质供应:特别注意磷、镁等元素的补充,促进食欲恢复并支持骨骼健康。
3. 控制盐分摄入:适当限制食盐用量,避免引起饮水过多从而加重消化负担。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上述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不同品种、体重及产奶历史情况设计专属的日粮结构。例如,对于体型较大且已有丰富产奶经验的母牛,其围产后期的能量需求可能会更高一些。
2. 定期监测身体状况:通过观察体况评分(BCS)来判断当前日粮是否合适。理想状态下,围产前期末至围产后期初母牛的理想BCS应在3.0左右浮动。
3. 灵活调整配方:天气变化或其他外界因素可能影响饲料吸收效率,此时应及时微调配方比例,确保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乳肉兼用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规程》(TSHZSAQS 00224-2023)通过对围产期饲料配方调整作出更加精确细致的规定,为养殖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整体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