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的基本原则、造林地选择与准备、树种选择、苗木规格、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活动及相关生态建设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基于国家标准 LYT 2358-2014《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系统分析了该标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通过梳理造林技术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对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地带之一,长期受到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的困扰。为了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LYT 2358-2014 标准应运而生,为人工造林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本研究旨在总结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LYT 2358-2014 是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理环境制定的技术规范,涵盖了造林前准备、树种选择、栽植方法以及后期管护等关键环节。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科学性,还充分考虑了区域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某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当地严格按照 LYT 2358-2014 的技术规程实施人工造林工程。经过五年跟踪监测发现,造林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尽管 LYT 2358-2014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偏远地区因资源匮乏难以完全落实标准中的所有要求。为此,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推广低成本、高效率的造林模式;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适合本地特色的造林技术。
LYT 2358-2014 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的重要技术依据,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继续深化对该标准的研究,不断完善其内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