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枳壳(Citrus sinensis Osbeck)培育的技术要求,包括种苗选择、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枳壳的规范化种植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tter Orange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LYT 2327-2014 枳壳培育技术规程是中国林业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枳壳(Citrus aurantium var. amara)的种植与管理流程,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枳壳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果实富含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在医药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培育技术对于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枳壳的高效栽培,该规程从选地、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规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
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是枳壳成功种植的基础。根据规程,枳壳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pH值应在6.0至7.5之间。在整地时,需深耕土地并施足基肥,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例如,在四川某枳壳种植基地,通过采用深耕结合有机肥的方式,显著提高了枳壳幼苗的成活率。
枳壳的育苗方式主要包括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种子繁殖虽然简单易行,但后代性状容易分离;而嫁接繁殖则能保持母本优良特性,因此更受推荐。在移栽阶段,规程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此外,移栽密度也是影响枳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试验数据显示,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强调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首先,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肥,前期注重氮肥供应,后期则增加磷钾肥比例。其次,灌溉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另外,针对常见的炭疽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某枳壳种植示范园内,通过实施精准灌溉系统和绿色防控措施,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无公害栽培的目标,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LYT 2327-2014 枳壳培育技术规程为枳壳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遵守规程的各项规定,不仅可以保证枳壳的质量稳定,还能促进这一传统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