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监测方法、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种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Nature Reser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然而,外来入侵物种的出现对这些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2243-2014 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应运而生。该标准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外来入侵种管理方法,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
外来入侵种是指从一个地区引入到另一个地区后,在新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并威胁本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非本地物种。这些物种可能通过人为引入或自然扩散进入自然保护区,例如水葫芦、福寿螺等。它们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破坏生态链,甚至导致某些本地物种灭绝。
《LYT 2243-2014》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该保护区曾受到紫茎泽兰的侵扰。这种植物生长迅速,能够抑制其他植物生长,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根据《LYT 2243-2014》,保护区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人工拔除、喷洒生物制剂以及种植本地植物替代紫茎泽兰。经过几年的努力,紫茎泽兰的覆盖率显著下降,本地植被得到了恢复。
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通过该标准的指导,成功控制了薇甘菊的蔓延。薇甘菊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藤本植物,曾覆盖大面积的森林区域。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和加强日常巡查,该地区的生态逐渐恢复。
这些案例表明,《LYT 2243-2014》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