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环保
  • LYT 2243-2014 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

    LYT 2243-2014 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
    18 浏览2025-06-07 更新pdf0.1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监测方法、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种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Nature Reser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 封面预览

    LYT 2243-2014 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
  • 拓展解读

    LYT 2243-2014 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然而,外来入侵物种的出现对这些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2243-2014 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应运而生。该标准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外来入侵种管理方法,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

    外来入侵种是指从一个地区引入到另一个地区后,在新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并威胁本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的非本地物种。这些物种可能通过人为引入或自然扩散进入自然保护区,例如水葫芦、福寿螺等。它们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破坏生态链,甚至导致某些本地物种灭绝。

    管理规范的核心内容

    《LYT 2243-2014》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监测与评估:要求定期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种进行监测,评估其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 预防措施:强调通过加强管理和公众教育,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外来物种引入。
    • 控制与治理:提出针对不同种类入侵种的具体治理方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 长期跟踪:要求建立长期的跟踪机制,确保治理效果并防止复发。

    实际案例分析

    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该保护区曾受到紫茎泽兰的侵扰。这种植物生长迅速,能够抑制其他植物生长,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根据《LYT 2243-2014》,保护区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人工拔除、喷洒生物制剂以及种植本地植物替代紫茎泽兰。经过几年的努力,紫茎泽兰的覆盖率显著下降,本地植被得到了恢复。

    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通过该标准的指导,成功控制了薇甘菊的蔓延。薇甘菊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藤本植物,曾覆盖大面积的森林区域。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和加强日常巡查,该地区的生态逐渐恢复。

    这些案例表明,《LYT 2243-2014》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LYT 2240-2013 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生态环境服务 自然保护区审核导则

    LYT 2242-2014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LYT 2241-201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LYT 2244.3-2014 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导则 第3部分:景观保护

    LYT 2249-2014 森林群落结构监测规范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