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香椿(Toona sinensis)培育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香椿的人工培育和种植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oona Sinensis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LYT 2123-2013《香椿培育技术规程》是中国林业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香椿树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过程,以提高香椿的产量和品质。香椿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其嫩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这项规程为香椿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首先,育苗与种植是香椿培育的关键环节。规程中明确指出,香椿种子应选择无病虫害、饱满的优质种子,并建议采用温室育苗的方式,以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例如,在山东某香椿种植基地,通过使用温室育苗技术,香椿幼苗的成活率提高了约20%,这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
其次,田间管理是保障香椿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规程强调了定期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例如,河南省某香椿园通过采用滴灌系统,将灌溉效率提高了30%以上,同时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此外,针对常见的香椿炭疽病和叶斑病,种植者需要及时喷洒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采收与加工也是香椿培育中的关键步骤。规程规定了最佳采收时间,通常是在春季新芽初展时进行,此时香椿的营养成分最为丰富。同时,规程还提出了香椿的保鲜和加工方法,如冷冻干燥和腌制工艺,以延长产品的市场供应周期。例如,四川某企业通过改进腌制工艺,使香椿的保质期从原来的7天延长至6个月,大大拓宽了销售范围。
综上所述,LYT 2123-2013《香椿培育技术规程》为香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通过科学的育苗、精细的田间管理和合理的采收加工,不仅可以提高香椿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