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地丁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及包装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紫花地丁种子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iola philippica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LYT 2067-2012 是一项关于紫花地丁种子生产的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和指导紫花地丁种子的种植、培育及收获过程,确保种子的质量与产量达到行业标准。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规程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收等环节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是规程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及其重要性:
选种是种子生产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后续生长情况。规程要求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通常采用当年采集的新鲜种子,以保证发芽率和幼苗的健壮程度。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具体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例如,在北方地区,春季播种可以避开冬季严寒对幼苗的影响。
良好的田间管理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规程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紫花地丁的种子成熟期通常在夏季末至秋季初。规程建议在晴天早晨进行采收,此时种子含水量较低,便于储存。采收后的种子需要经过筛选、晾晒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并降低水分含量至安全水平(通常低于10%)。此外,种子的包装也需符合相关标准,以延长保存期限。
实际案例显示,某农业合作社严格按照LYT 2067-2012规程操作,其生产的紫花地丁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LYT 2067-2012 紫花地丁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为紫花地丁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