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和鱼类中23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中和鱼类组织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
Title:Determination of 23 Triazole Fungicides Residues in Water and Fish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未知
国际标准分类号:未知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NX 031-2023与旧版标准差异分析——以鱼类样品前处理为例》
TZNX 031-2023《水和鱼类中23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其中,鱼类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变化显著,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旧版标准中,鱼类样品前处理采用的是简单的均质化提取方式,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目标化合物损失,影响检测精度。而新版标准引入了固相萃取(SPE)技术,通过优化的前处理流程,有效提升了样品净化效果。
具体而言,新版标准规定首先将鱼类样品匀浆后加入内标溶液,随后用乙腈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过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进行浓缩。接着利用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先用甲醇活化,再用含5%甲酸的甲醇洗脱目标化合物。最后,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并复溶于流动相中,用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这一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相萃取柱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去除脂肪、蛋白质等干扰物质;二是洗脱条件的优化,确保目标化合物完全保留;三是复溶步骤的规范性提高,保证了进样的一致性。这些措施共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际应用中,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每一步骤。例如,在选择固相萃取柱时,应根据实验条件验证其适用性;在洗脱过程中,要控制流速和收集体积,避免目标化合物流失;在复溶阶段,注意保持溶剂纯度,防止引入额外杂质。
通过上述改进,新版标准显著提升了鱼类样品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测定的可靠性。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