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褐天牛的监测与调查、综合防治措施、检疫要求和技术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松褐天牛的防治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为了在遵守“LYT 1866-2009 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的核心原则基础上,优化流程并降低成本,以下是10项可行的弹性方案。
根据区域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灵活调整监测频率。例如,在低风险区域,将监测周期从每月一次延长至每季度一次,以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
在诱捕器的布设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例如,对于面积较大的林区,可以采用网格化布设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布设。
在生物防治中,可根据虫害严重程度灵活调整生物制剂的使用比例。例如,在轻度危害区域,适当减少生物制剂的用量。
引入无人机技术对林区进行巡查,替代部分人工巡查任务,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区域。
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设计模块化的培训内容,避免全员接受统一培训,从而节省培训时间和费用。
建立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库存量,避免过多囤积造成浪费。
与其他地区建立联合防治机制,共享资源和技术,降低单个区域的防治成本。
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监测、防治、物资等信息,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防治策略。例如,冬季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改用物理或生物方法。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防治工作,通过奖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