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栀子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栀子的规范化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ardenia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LYT 1832-2009 栀子栽培技术规程》是中国林业行业标准之一,旨在规范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种植与管理,以提高栀子的产量和品质。栀子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果实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该规程从选地整地、种苗培育到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提供了科学指导。
首先,在选地整地方面,规程强调了土壤条件的重要性。栀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pH值一般控制在4.5至6.5之间。为了确保土壤肥力,需要在种植前进行深耕翻土,并施加有机肥料作为基肥。例如,某南方地区通过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选择土壤条件优越的土地,成功将栀子的成活率提高了15%以上。
其次,在种苗培育环节,规程提出了标准化的育苗方法。优质种苗是高产的基础,因此需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并采用扦插或嫁接的方式繁殖。此外,规程还特别提到幼苗期需注意遮阴处理,防止强光直射影响生长发育。据统计,按照规程操作后,种苗的平均成活率可达到90%左右。
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涵盖了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以及采收等关键步骤。针对栀子常见的炭疽病和蚜虫问题,规程推荐采用生物农药结合物理手段进行综合防控。同时,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适度修剪有助于促进植株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例如,某栀子种植基地通过严格执行修剪计划,使单株产量提升了约20%。
最后,规程还对采收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通常在果实完全成熟但尚未开裂时采摘最佳。过早采摘会导致有效成分含量不足,而延迟采摘则可能因果实裂开而降低商品价值。
总结:《LYT 1832-2009 栀子栽培技术规程》为栀子种植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不仅保障了药材的质量,也为农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遵循这一规程,栀子产业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