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环保
  • LYT 1817-2009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

    LYT 1817-2009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
    天然林长江上游林型划分生态评价森林资源
    19 浏览2025-06-07 更新pdf0.2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类型的划分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件适用于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的类型划分与生态评价,为区域林业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atural Forest Typ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 封面预览

    LYT 1817-2009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
  • 拓展解读

    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划分与评价

    LYT 1817-2009 是中国林业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用于规范长江上游天然林类型的划分与评价。这项标准对于保护和管理长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其天然林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还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这一标准中,天然林的划分主要依据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生态功能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森林的类型及其生态价值。例如,根据林分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天然林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类型;而根据树种组成,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松树林、柏树林、桦树林等具体种类。

    天然林的生态功能

    天然林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具有多重作用。首先,它们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水土流失。其次,天然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此外,天然林还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 水土保持: 天然林通过根系固定土壤,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泥沙流失。
    • 碳汇功能: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长江上游天然林每年可吸收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
    • 生物多样性: 长江上游地区的天然林是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案例分析

    以四川省为例,该省地处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LYT 1817-2009标准,实施了一系列天然林保护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四川的天然林覆盖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四川天然林面积增加了约10%,同时森林蓄积量增长了近20%。

    这些成果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也为长江流域的整体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例如,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加强天然林保护,大熊猫的数量逐年增加,成为生态保护的成功典范。

    总结

    LYT 1817-2009标准为长江上游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天然林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森林资源现状,还能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相信长江上游的天然林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LYT 1815-2009 非结构用竹集成材

    LYT 1818-2009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

    LYT 1835-2009 用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SPOT-5卫星影像处理与应用技术规程

    LYT 1954-2011 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LYT 1957-2011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处理统计规范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