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Zhou's Nibbling Wasp (Encarsia formosa) for Biological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LYT 1704-2007 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的核心原则下,通过灵活调整和优化流程,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
强制定温条件可能增加能耗,建议在保证幼虫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温度范围,如±2°C的浮动区间。
饲料配方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例如减少低效成分比例,同时补充高营养物质,以满足幼虫生长需求。
将释放时间分为多批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释放导致资源浪费,按需分阶段实施。
利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快速扩展或缩减繁育规模,适应不同季节或区域的需求。
通过安装低成本传感器,实时监控环境参数,减少人工巡查频率,降低人力成本。
选择经济高效的运输工具,如冷链车与普通快递结合,确保蜂种安全到达目的地。
根据害虫发生规律,调整繁育周期,避免过度生产导致资源闲置。
鼓励周边农户参与繁育工作,形成资源共享机制,降低单方负担。
定期检查繁育环境,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减少因疾病传播造成的损失。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改进,提高整体繁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