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滩地“抑螺防病林”营造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树种配置、苗木规格、造林方法及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的抑螺防病林营造工程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nail-Suppressing and Disease-Preventing Forests on Floodpl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LYT 1625-2005 滩地‘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的核心原则下,可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以下是基于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可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灵活选择适合的树种组合,而非单一树种种植。这样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并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种植密度以适应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避免资源浪费。
根据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减少灌溉需求。
在防护林建设中,可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实惠的防护材料,如利用本地天然植被替代部分人工防护设施。
通过土壤检测,精准施用肥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
在大规模造林时,合理使用机械设备代替部分人工操作,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劳动力成本。
为农户或承包方提供科学的管护培训和技术支持,鼓励其自主管理,减少专业人员投入。
鼓励多方参与造林项目,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合作模式分担成本,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结合滴灌、喷灌等现代节水技术,根据不同地块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灌溉方式,节约水资源。
利用遥感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造林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管理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